每個人每分每秒每個當下都可能正在經歷著不同的情緒。之前提到顱薦椎治療可以針對情緒、壓力等問題來做處理!那情緒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的呢?接下來婷之治療師就會來帶大家認識情緒
我們先來談談為什麼要認識情緒?
你了解自己嗎?你知道自己的身體、心理需要什麼嗎?它們有被好好滿足嗎?

當你認識更多情緒後,可以帶來很多好處~
- 提升自我了解: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認識自己的情緒能幫助我們了解內心真正需求和感受,進而更加認識自己,知道什麼讓自己快樂、什麼讓自己煩惱。
- 增進人際關係:人是群體的動物,不可能離群索居,除非你是有意識的想成為與世隔絕的人,否則存在在社會上,一定都會與人接觸,所以『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幫助我們理解別人的情緒』。當我們能同理他人的感受,溝通就會更順暢,人際關係也會更加和諧。
- 掌控生活決策:情緒是影響我們決策的重要因素。當我們能辨識情緒並理性看待它,就能避免因衝動或壓力做出錯誤的決定。
- 緩解壓力與焦慮:認識情緒能讓我們快速察覺壓力來源,透過調適方法來減輕焦慮,讓身心更加平衡。
- 提升情緒管理能力:當我們懂得辨別不同的情緒,就能更有效地管理它,而不讓情緒控制我們。
- 促進心理健康:認識並接受自己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壓抑或忽略情緒可能導致壓力累積,進而影響身體與心理健康。
- 激發創造力與成長:情緒是靈感的來源之一。無論是正向的快樂,還是負向的悲傷,情緒都能讓我們反思和成長,甚至激發創造力。
認識情緒不只是了解它們的名稱,而是學會如何察覺、接受、表達,並適時調整情緒反應。這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還能讓我們過得更充實、更有智慧。
什麼是情緒?
情緒是我們對環境和經驗自動化的回應:
受到主觀認知的經驗、感覺、思想、行為的綜合影響。
任一種情緒都會促使我們採取某種行動來應對當下的情境任務!
是什麼讓我們產生情緒?
情緒是對某種刺激的反應(可以視實際的、想像的或重現),這些反應包括生理(肚子餓、睡不飽)、社交互動、談論思考或重新體驗過去的經歷情緒等。
情緒與心情對身體的影響
和情緒很接近的一個概念叫心情,以下會區分兩者的差異
情緒(表淺) | 心情(深層) | |
持續原因 | 幾秒~幾分鐘,最多不超過1小時 | 數小時~好幾天 |
引發原因 | 快速、無意識的 | 維持在某種情緒基調裡,容易受到此基調影響 |
調節 | 當情緒受到心情基調影響時會更難調節 | 心情調節很難受到影響 |
面部表情 | 有特定的表情和樣子 | 沒有一個獨特的表情 |
覺察 | 直接和環境/情境變化有關、可以想像的、原因是清楚的、找得出來的 | 事情的累積、緩慢展開的狀況有關 |
情緒和心情不僅影響心理健康,也直接或間接地對身體產生深遠的影響。
正面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 負面情緒對身體的影響 |
1. 促進心臟健康:愉快、放鬆的心情能穩定心率,降低血壓,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增強免疫系統:樂觀與積極的情緒能提高免疫細胞的活性,增強身體抵抗力,減少感染機會 3.改善睡眠質量:正面情緒能降低壓力荷爾蒙水平,有助於更快入睡並提升深度睡眠的比例 4.增強能量與活力:愉悅的心情能促進腦內啡(Endorphins)和多巴胺的分泌,增加精力與幸福感 5.提升能量與專注力:理解情緒能讓我們更有效地調整身心狀態,避免情緒耗損過多精力,從而提升日常的專注力與生產力 |
1. 引發或加重慢性壓力:長期的焦慮、憤怒或悲傷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分泌過多,引發疲勞和壓力相關疾病,如高血壓或糖尿病。 2.降低免疫功能:憂鬱和壓力會抑制免疫系統,使身體更容易感染病毒或細菌,並減緩傷口癒合。 3.引起心血管問題:憤怒和焦慮會引發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4.誘發消化系統問題:壓力與焦慮會干擾腸道蠕動,導致腹瀉、便秘或胃酸過多等問題(如腸躁症)。 5.影響睡眠與恢復:情緒不穩容易引起失眠,影響身體恢復與修復能力,進一步加重疲勞和健康問題。 6.增加疼痛感:負面情緒會加重疼痛的主觀感受,導致慢性疼痛的症狀惡化,例如頭痛或肌肉緊張 |
有研究團隊指出,情緒和身體的連結方式,是不分種族、性別和年齡的,代表在任何一人類上,它都有一個共同性,所以我們常常在一個不一樣的情緒狀態裡面,也可以感受到身體不一樣部位的疼痛或是緊張與不舒服。

- 越紅或越黃:表示身體活躍程度愈高
- 越藍:表示身體活躍程度是低的
舉例:一個容易生氣的人,身體的反應常是容易頭痛、肩膀容易緊繃、胃容易絞痛
從圖中就可以看到情緒與身體的連結,有時候,可以從身體手法做介入,來鬆解不一樣的情緒問題。

認識七種基本情緒
包含五個核心情緒:憤怒、噁心、快樂、害怕、傷心,另一學者再額外提出:輕蔑(鄙視)、驚訝。只要是人類,大部分都有以上七種情緒

1. 憤怒:
眉毛下垂且會緊緊靠攏、眼睛會往前瞪視、嘴角雖縮緊變窄(嘴部肌肉用力)
聲音表達:無法自我控制的大吼大叫或刻意壓抑憤怒使聲音變銳利
身體感覺:臉潮紅、很熱、出汗、頸部肌肉張力高、緊咬下顎、握緊拳頭、身體前傾、頭和下巴會往前、上半部身體會較膨脹來表示自己是強壯、有力量的
憤怒的情緒光譜:煩躁 → 挫折→ 惱怒 →爭論 → 報復→ 暴怒(暴力攻擊不恰當行為)
*情緒沒有對錯,但是行為是非分明,要如何在暴怒行為之前來調節憤怒就非常重要

2. 傷心:
通常是失去重要的人事物而產生的,通常被視為一種負面情緒;但是傷心有它的重要性,因為當人傷心難過時,會有哭泣、四肢無力,這其實偷是身體發出來的求救訊號,表示需要被安慰,當是能可能無法幫助自己、他需要被幫助。
內側眉毛(眉頭處)往上升、嘴角下垂、眼睛視線往下看、眼瞼往下掉
語言表達:聲音會變低變小;哭泣時生因為變高變大
身體感覺:胸部繃緊、四肢沉重(肌肉無力)、喉嚨刺通、眼睛濕潤、身體姿態向下降低肩膀低垂
傷心的情緒光譜:失落失望 → 悲傷 → 氣餒 →無助 → 絕望 →悲哀 → 痛苦
* 傷心通常以會伴隨其他情感一起經歷,也可以幫助我們暸解自己,看到訊號後,可以知道自己需要時間、空間來慢慢消化這些情緒並找到適合自己調解傷心的辦法

3. 厭惡:
厭惡是一種對令人反感的人事物產生的感覺,可以透過五感(視、聽、嗅、味、觸)來感知。
有些人會對味道上特別反感,例如汽油味;有些人在視覺上,看到特別骯髒的東西會噁心反感;甚至有些人會對特定的想法、行為感到厭惡,例如:價值觀、道德感有關。
表情:厭惡的表情會發生在生理上也會發生在情感上,所以最容易辨認的是厭惡時會『皺起鼻子』、嘴巴上唇會上抬(呈現倒U)、下唇也上抬(微微突出)、眉毛下壓
光譜:不喜歡 → 反感 → 厭惡 → 憎恨 (常和憤怒交織出現)
價值:遠離或消滅令人反感的人事物,同時也是一種保護的功能,遠離危險保護安全及健康等,免於受傷感染疾病。
但厭惡的保護作用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貶低、侮辱的負面作用

4. 快樂:
快樂是七種基本情緒中,令人最渴望的。可以透過五感(視、聽、嗅、味、觸)、特定行為想法、經驗來觸發快樂的情緒。
快樂可說是一種社交功能,可以表現友善,對於生存有正面態度。
表情:眼睛周圍在笑的時候會出現一些細紋(魚尾紋明顯 )、臉頰上升、嘴巴展開、牙齒露出、驚呼讚嘆聲
感受:身體的感受通常是輕盈、振奮、溫暖踏實、有活力的
姿勢:身體挺直、胸口朝外較抬升的、較放鬆的
光譜:愉悅 → 開心 → 享受 → 自信 → 興奮 → 狂喜

5.害怕:
害怕:心裡發慌、感覺可怕、毛骨悚然的感覺,可能正在經歷,也可能透過想像感覺到害怕,通常會感到害怕都是感覺到自己會被傷害、受到威脅。雖然很多人會把害怕當成負面情緒,但是害怕的重要功能是能『保護自己』,因為當感到害怕時,這個訊號要我們對潛在的危險做出立即性的反應。
要素:強度&應對 兩者互相影響
強度:不同的表現方式,強度可能有所不同
應對:自己面對情境時能夠掌握的一種能力
⇒當自己覺得沒有辦法面對威脅時,害怕增加,時間一拉長就會變成焦慮(不清楚自己在擔憂什麼),也因為無法辨識焦慮的來源,就逃不出這個威脅的情境裡
表情:容易和驚訝混淆。眉毛抬高、眉毛較平(驚訝眉毛中間是抬起彎曲的)、眼瞼抬高程度比驚訝高、會暴露更多白、嘴角緊張會往下拉伸、音調會較高昂尖叫
感受:身體顫抖、呼吸急促、身體出汗、四隻手臂腿部肌肉感覺緊張
姿勢:是動態或靜止的,例如戰逃反應 (flight / fight / freeze)或是正面迎擊,可以集中注意力來遠離危險
回應:學習接納害怕,知道如何安撫面對害怕時的自己,每個人對害怕的容忍程度不一樣,有的人需要尋求安全感;有的人會感覺到害怕帶來的興奮感所以會刻意尋求。回應他人的害怕:對於他害怕的理解和尊重,幫助他們知道『我知道你在害怕什麼、我可以給予你協助』
光譜:不安 → 緊張 → 焦慮 → 畏懼 → 絕望 → 恐慌 → 驚恐→ 恐怖

6. 驚訝:
我們遇到突然、意外的事件或是大動作時會跑出來的情緒,在七大基礎情緒裡面,是屬於一個維持時間最短暫的一種,最多只能持續幾秒鐘。最主要的功能是將注意力集中正在發生的事件上。容易和恐懼混淆!
表情:眉毛抬高和彎曲的程度會比害怕恐懼更大、上眼瞼往上提升、下眼瞼和下顎是相對恐懼是較往下放鬆的
聲音:通常會聽到『啊』的一聲驚嘆聲還有快速吸氣聲。
感受:會專注在身體的感覺、移動頭部去尋找發生源、可能產生保護姿勢
價值:協助我們弄清楚正在發生的事,在驚訝後的幾秒時間,情緒會再轉換成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去因應當下的情境
驚嚇和驚訝是不一樣的:驚嚇像是一種反射就算提前告知也很難被抑制,表情反應更短暫。驚嚇的眼睛可能不是張開的、眉毛下垂、嘴角緊張閉起來的

7. 輕蔑: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行為感到不屑、不喜歡,有一種帶著優越的感覺,有時會伴隨著憤怒、訕笑
表情:嘴角兩側是不對稱(一邊會往上揚),在七種基礎情緒裡唯一在左右兩側上面有不同的顯現
價值:展現一個人的地位、權利
「所有的情緒產生都是正常的」不用去否認自己正在經歷的情緒。
現在的很多人會去壓抑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身體會受到心理的影響而出現一些不適症狀進而來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有時候處理了好一陣子,從專業角度切入後,雖然有改善,但是個案還是有困擾、不斷表示沒有明確的舒緩,這時候從生理介入可能沒辦法提供更多協助時,有機會可能是一些心理情緒而引起的身體反應或是個案情緒已嚴重影響生活、社交關係,此時專業的身心科介入就會非常重要,確保個案可以得到情緒的支持。